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194章 舌戰

關燈
第194章 舌戰

葛寧聽後松了口氣, 本能就想坐下。

但轉念又一想,既是天意讓他起身,他還有什麽理由退縮?

於是在眾目睽睽之下, 葛寧的臉越來越紅, 卻依然僵硬的站著。

“這位大人, 學生以為……學生以為, 您所言不對。”葛寧朝長胡子考官拜道, 將頭垂得低低的, 以致視線中只有他自己的鞋尖。

“您方才言, 讀書於尋常百姓無用,只會使他們更辛苦, 學生以為不然。”

頓了頓,似是在思索:

“依學生所見,先人既造文字, 又將畢生所學匯於書本,便是要傳承——”

話音未落, 便被方才那位態度還算和善的長胡子考官打斷。

這考官姓於,也曾出身書香世家, 如今是個很有學問的翰林,平日言辭雖溫和,收學生時卻最看天資。

於翰林的眼睛長在頭頂上, 總覺得窮鄉僻壤出刁民,山野村夫不能教化,夏蟲不可語冰,因此非常反對朝廷出錢在鄉間辦學堂, 認為那些人學不好,若強行教導, 只會褻瀆曲解他的書本,變得更加得理不饒人。

於翰林認為葛寧現在的想法是大言不慚,是同他年輕時一樣的少不更事。他見葛寧座位靠前,便猜到葛寧的會試成績還不錯,再加上平素鮮少有後輩敢這樣駁斥他,就忽然起興,要與葛寧痛快的辯上一辯。

“這位小友,傳承二字何其重,有你們這些才華橫溢的後輩便夠了,於坊間白丁何幹。”

剎那間,於翰林從座位上起身的動作,使殿內氣氛瞬間變得劍拔弩張,就連坐在龍椅上的李熙也傾身向前,聚精會神地聽。

“老夫雖不知你姓甚名誰,但見你今日坐在這,便鬥膽猜測,你一定不會是個在山野鄉間長大的孩子,故而你大約不知。”

“你或許以為老夫天生便是如此,但在老夫像你這個年紀時,若說辦學堂,老夫其實比你更著急,也真的孤身一人去過鄉間。”

“還記得那是四十幾年前,老夫也曾像你一樣,為了昭慶皇帝的一道旨意,躊躇滿志,滿腔熱血。可當老夫真的去到了那裏,方才發覺什麽是人各有志,什麽是朽木不可雕——孩子啊,你以為那些鄉野之人會乖乖聽從你的教誨麽?不,你想錯了,他們壓根就不願聽,也壓根就不想再讀書,他們是一群懶惰愚蠢的人,於他們而言,你每日教他們識一個字,還不如給他們發一只雞來得更實在,他們之中出不了聖賢,任你如何嘔心瀝血,也是白費心機。”

在當朝的這些翰林中,於翰林年紀最大,學問僅僅只次於楊思賢,又是年輕時唯一一個真下過鄉的人,因此在辦學這件事情上,平日只要有他開口,其他人往往都不知該怎麽駁。

今天也是同樣。於翰林的這番話,令在場之人紛紛想起昭慶皇帝的那一紙詔書,那詔書令長澹停滯了近五年的時間,更曾數次掀起叛亂。

一陣寂靜,葛寧也有好久沒開口。

然而,就在大家認為葛寧也會被於翰林說服,並像前面幾位考生那樣悻悻坐下的時候,葛寧卻只是沈默著把頭垂得更低 ,但沒有坐下。

“大人,您之所言,恕學生依舊不能茍同。”

接下來,面對於翰林的步步緊逼,葛寧臉紅得快滴血,卻是字字清晰,半步也不肯再退,想是忽然被於翰林踩到了痛處,就算恐懼人多,也非要與之爭個高低。

“讓大人失望了,學生並非出身名門,而是一個從小就沒爹沒娘的孤兒,在民間吃的是百家飯,直長到八歲那年,才有幸被現任吏部侍郎的章大人收養。”

於翰林聞言便道:“那章家也不是尋常人家,你既被他家收養,便不能再與那些庶民相比較。”

葛寧卻很堅持地搖頭道:“可大人您方才說,您說那些鄉間百姓懶惰愚蠢,學生看到的卻不是這樣。”

“敢問大人,難道寒窗苦讀是苦,耕種紡織便不是苦?你我平素為解書中聖賢意,深夜鉆研是苦,那些大字不識一個的農夫春耕秋收,面朝黃土也是苦。他們也是一群勤快可愛的人,他們不是吃不了苦,而是不明白為何要吃讀書這種苦。”

於翰林來了興味,白花花胡須在一句句擲地有聲的辯論中顫動,“就算如你所言,他們也沒有讀書的天資,做不成你如今能做成的學問。”

葛寧這才擡起頭,臉仍是紅的。

“大人,但是學生以為,讀書並非是為了做聖賢,而是為了明理。”

“誠然,古往今來,能真把書讀出名堂的天才很少,大多是些庸庸之輩,可難道這些庸庸之輩便不配讀書了麽?他們要讀書,他們讀書是為了知對錯,懂是非,辯善惡,他們之所以學不好,是因他們開蒙太晚,見得太少,正如學生初到章家時,那章家小公子已是熟讀四書,而學生卻尚不識字,只得比他更加勤奮的學習,才能勉強跟上。”

於翰林就說:“你現在與老夫說這些,是為了拿你自己做例子麽?可你是否想過,你如此聰慧,可在短短數年便有此成績,這是獨屬於你自己的造化,若換成旁人來,就算讓他們和你有一樣的老師,他們也未必能學成你這樣。”

葛寧聽罷就搖頭,只恭敬道:“非也,大人實在謬讚,也實在曲解學生了。”

“在學生看來,讀書雖辛苦,卻能使人眼界開闊,頭腦清楚,哪怕只是簡單的識幾個字,知些廉恥,也是很好的,而尋常百姓讀書的意義便在這裏,他們要讀書,讀書雖不能使他們人人都變得通透,卻能使他們不蒙昧。”

“至於長澹而言——大人,您方才說學生天資好,可學生原本也不過一流民,若非有章家給的機緣,學生今日便不能站在這裏,同您來往論道了。”

於翰林聽到此處,微微變了顏色,正欲再開口,未料葛寧卻破天荒的搶先一步,繼續高聲道:

“所以大人,其實學生的意思是,辦在鄉間的那些學堂,便也是朝廷給其他人的一次機緣,就如章家給學生的機緣一樣。”

“大人您說古來聖賢少,可故步自封,十之選一,又怎麽比得上於千千萬萬中擇優而選一?請大人深思,若學生今日有幸入得大人青眼,大人若覺得學生資質尚可,料想民間就一定還有許多比學生資質好上百倍甚至千倍的人,大人若因一時氣憤,放棄了他們,豈非是天大的罪過麽。”

於翰林唇線緊抿,沒再立刻答話,想是心裏也覺得葛寧說得有道理,但又想起自己曾經對牛彈琴的辛苦。

“你口中的這種人,十年也未必出得一個,但辦學卻要大量的金錢,且收益甚微。”於翰林不敢再輕視葛寧,他負手而立,再三斟酌著說,“這不妥。”

葛寧不為所動,轉身又朝李熙拜,“皇上,學生有一言,不知是否當講。”

李熙……李熙還說什麽了,李熙這會眼睛都冒綠光了,咋可能不讓他講?

於是葛寧得了允許,便又繼續肆無忌憚的說道:“學生以為昭慶皇帝的詔書沒錯,只可惜這辦學本就不是一時之功,而是需要數年乃至十數年的努力,其花費甚至不比一場戰爭來得少,因此很容易就半途而廢了。”

“可若以長遠看,讀書又怎會真的無用。若真無用,在場五十四名貢生何需讀書,於大人何需讀書,皇上您又何需讀書?”

“而至於大人方才所言,天資出眾者甚少,但有一二便可抵千軍,皇上您難道要為了省這些錢,而使未來的棟梁老死田間?”

於翰林是個惜才的,聽到葛寧這麽說,已經有些被葛寧說服,若有所思的重新坐下。

反倒是方才那位坐在於翰林身邊,留著山羊胡的陳大人,對葛寧所言嗤之以鼻,聽罷便譏諷道:“你這晚生懂什麽,你可知人各有命,若叫那些農夫都識了字,開了眼,他們便能看到自己身邊的辛苦,到時他們若想為自己爭權力,舉反旗,你又當如何?你難道沒有聽過昭慶年間的起義軍?”

葛寧一聽這話,脖子頓時就梗得更直了,厲聲說:“這有什麽可怕,難道大人與我自幼讀書,為的不是解萬民之辛苦?再說他們讀了書,就是懂得大是大非的,若非日子苦到過不下去,又怎會舉反旗?換言之,若百姓真覺得苦,不讀書也會反,若百姓不苦,讀過書也安寧,大人如今這般害怕,難道是怕讀書人更難鎮壓嗎?”

一語罷,陳大人已被葛寧氣得臉紅——比葛寧臉還紅。

“黃口小兒,一派胡言。”這陳大人不肯認輸,色厲內荏地指著葛寧道,“照你這麽說,若這世間人人都讀書,人人都想封王拜相,大家夥兒從此有了盼頭,便不會再腳踏實地的勞作了,到時遍地秀才,更有考到白發蒼蒼的舉人和貢生,豈非滑天下之大稽!”

葛寧也被懟出脾氣了,反而不再臉紅,言語間條理更清楚,抓著陳大人方才話裏的漏洞道:

“大人此言差矣,學生方才便言道,讀書並非是為了做官,而是為明理。”

“正如於大人方才所言,這世間有天資者,甚少,加之人各有志,料想多數人在科舉這條路上,都不會傻得撞南墻。”

話至此頓住片刻,竟是從桌子後面繞了出來,向陳大人站立的方向走。

“學生以為,只在讀書這件事情上,有天資者,即便多有蹉跎,也會得償所願,無天資者,饒是百倍努力,也多徒勞。”

“學生還以為,正如先前於大人所言,民間三百六十行,即便有不善讀書者,也總會有更適合他們的行當。如果他們覺得做其他行當更好,讀書只會讓他們更痛苦,他們又怎會一直科舉呢?陳大人於此實在多慮了,料想大人口中那白發舉人,即便是有,也是少之又少的。”

陳大人鼻子都快被氣歪,話趕話說到這份上,也只能恨鐵不成鋼的對葛寧罵道:“你、你這晚生,你實在是身在福中不知福!自古禮不下庶民,你卻偏偏要教他們講禮數,你自持天份高,以為自己就是前途無量,可你當心哪天冒出來個天份比你更高的,將你取而代之!”

葛寧卻很不以為意地說道:“如果……如果真有那一天,我必對其傾囊相授,使之青出於藍。”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